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作文高中 篇1
精准扶贫,助力完胜
新年到来,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胜。这是全国人民向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的最大贺礼!
回顾扶贫之路,充满艰辛;展望未来,防止反弹,因此科学精准扶贫才是关键。
首先,要发挥内因的决定性作用。我认为“扶贫之本在于扶志。”建国初,民生凋敝百废待兴。
国家科技水平极其有限,邓稼先等爱国青年放弃了优厚待遇,响应祖国号召,回到落后的中国参与科研项目,隐姓埋名三十年。最终,推动了我国核工业的发展,获得了“两弹元勋”的殊荣。邓稼先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,就是因为他拼搏奋进,不顾牺牲,发挥主观能动性,凭借顽强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,坚持战斗在核工业的第一线。“愿得此身长报国,何须生入玉门关。”
邓稼先的事迹启示我们:在扶贫领域,要培养坚强的毅力和奋进的决心,不达目的不罢休。坚持知识报国与科技报国,就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,打出一场漂亮仗。
其次,要营造外在的辅助性条件。“身在鲍鱼之肆不闻其臭,久入芝兰之室不觉其香。”如果一个人从没见过富裕的生活,就不会想着要挣脱贫困现状,因此励志并开拓视野最重要。
有了志气并立足行动的决心,加上科技与精准扶贫的外力辅助,“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。”
技能培训使砌砖技术达到中级工水平,一天可挣到160元;电商网络平台深入一线,帮助“深山的远亲”出售新鲜水果;新农合依靠网络帮助农民出售新大米鲜蔬菜……与时俱进效果好。
王安石在《游褒禅山记》中总结说:“有志矣,不随以止也,然力不足者,亦不能至也。有志与力,而又不随以怠,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,亦不能至也。”他告诉我们:志力物三者相辅相成的道理。毛泽东认为:外因是变化的条件,内因是变化的根据,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。正确处理志力物三者关系,把内驱力放在首位,再施加以科技,达到可持续。
最后,懒惰才是致富的大敌。科技可持续,需要自身的努力奋斗,改变现状,而好吃懒做,食来伸手,只等天上掉馅饼,世上哪来这样的好事?看来,防止贫困反弹,仍要坚持综合治理,打出组合拳的战略。
“没有人愿意贫困,只是对有些人我们要更耐心。”只有认识到主体的巨大潜力,准备好充分的客体要素,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导下,精准到位,万事可成。
第二个“一百年”的奋斗目标在召唤我们,实践告诉青年学子:不管做什么事,都要树立志向,
拥有实力,还需借助外力,才能东方风来满眼春。
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作文高中 篇2
近年来,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,绝大多数国人都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。但是,由于人口多、底子薄等特殊国情的限制,仍有很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,这严重限制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。而单纯借助“输血式”的外部帮扶,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。必须要从“输血式”扶贫转变到“造血式”扶贫。
造成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、非常复杂,既有客观原因,又有主观原因,既有地理条件限制,又有缺乏产业原因。因此,开展扶贫工作必须要针对不同的“病因”精准施策。而当前很多贫困地区之所以多年来扶而不起,帮而不富,助而不强,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脱贫致富的志向和勇气,缺乏自力更生的职业技能。因此,要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,必须要“扶志”与“扶智”相结合。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带动贫困户,既扶贫,又扶志和扶智,力求实现“土疙瘩”变“金疙瘩”的脱真贫、真脱贫。
秦国实行商鞅变法,发展生产,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;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,出现“文景之治”;唐太宗重生产,减轻农民赋税徭役,开创“贞观之治”……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,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。
古语有云:“贫而懒惰乃真穷,贱而无志乃真贱。”日前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小品,一位扶贫工作队员包扶某村一位单身贫困户,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给他送去了扶贫羊,希望他靠养羊脱贫。然而,工作队员不久后再次来到该户帮扶时,贫困户却将羊杀掉喝了酒,依然大白天躺在破乱不堪的屋子里睡大觉,等着政府的再次救济和帮扶。他们担心的是“失去”,不是失去“贫困”,而是担心失去扶持、失去关怀、失去送钱送物。他们把扶贫当作一种“待遇”,把自己的贫困归结为“命”,把安于贫困称作“认命”,把改变“命运”寄托给“下辈子”。
因此,“扶贫=扶志 扶智”,物质上的“扶持”不能解决根本问题,“扶志”和“扶智”才是关键。所谓扶志,就是要淡化贫困意识,树立脱贫致富的志气,增强摆脱贫困的信心。所谓扶智,就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,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,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。“扶志”与“扶智”相结合,才能确保到2023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,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“中国梦”。